1948年6月30日, 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正式宣布:世界上第一只晶体 管研制成功。
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、巴丁和布拉顿在30—40 年代先后进入贝尔电话研究工作,都从事着固体物 理理论的研究。 肖克利早在1939年提出“利用半导 体而不用真空管的放大器在原则上可行的。”布拉 顿和巴丁在开始研究晶体三极管时,采用了肖克利 的场效应概念,但实验屡次失败。两人在总结经验 教训的同时,巴丁又提出了表面态理论。根据这一 新的原理,在1947年12月23日的实验中,他们终于 取得了意义重大的成功。巴丁和布拉顿把两根细金 属丝置放在锗半导体晶体片的表面,其中一根接通 电流,使另一根尽量靠近它,并加上微电流,这时, 通过锗片电流突然增大起来。这就是一种信号放大
1948年6月的一天,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一个房间里,一架样式 很普通的收音机正在播放着轻柔的音乐,许多参观者在它面前驻足 不前.为什么大家都对这台收音机情有独钟呢?原来这是第一架不 用电子管,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固体---晶体管
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,可以用于检波、 整流、 放大、开关、稳压、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。晶体 管作为一种可变开关,基于输入的电压,控制流出的 电流,因此晶体管可做为电流的开关,b体育平台和一般机械开 关(如Relay、switch)不同处在于晶体管是利用电讯 号来控制,而且开关速度可以非常之快,在实验室中 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。
③晶体管不需预热,一开机就工作。例如,晶体管收音机一开就响,晶体 管电视机一开就很快出现画面。电子管设备就做不到这一点。开机后,非得等 一会儿才听得到声音,看得到画面。显然,在军事、测量、记录等方面,晶体 管是非常有优势的。
④晶体管结实可靠,比电子管可靠100倍,耐冲击、耐振动,这都是电子管 所无法比拟的。另外,晶体管的体积只有电子管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,放热 很少,可用于设计小型、复杂、可靠的电路。b体育平台晶体管的制造工艺虽然精密,但 工序简便,有利于提高元器件的安装密度。
八人接受位于纽约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的资助,于1957年,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。
1950年:威廉·邵克雷开发出双极晶体管(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),这是现在通行的标准的晶体管。
1954年10月18日: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 TR1投入市场,仅包含4只锗晶体管。
(一)按用途分类:可分为电压放大管、功率大管、充气管、闸流管、 引燃管、混频或变频管、整流管、振荡管、检波管、调谐指示管(电眼)、 稳压管等。
六极管、七极管、八极管、九极管和复合管等。三极以上的电管又称为多 极管或多栅管。
(三)按外形分类:分为瓶形玻璃管(ST管)、“橡实”管、筒形玻璃 管(GT管)、大型玻璃管(G式管)、金属瓷管、小型管(也称花生管或 指形管、MT管)、塔形管(灯塔管)、超小型管(铅笔形管)等多种。
2005年5月26日:英特尔第一个主流双核处理器“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”诞生,含有2.3亿个晶体管,采 用英特尔领先的90纳米制程技术生产。
按晶体管使用的半导体材料:可分为硅材料晶体管和锗材料晶体管。按晶体管的极性可 分为锗NPN型晶体管、锗PNP晶体管、硅NPN型晶体管和硅PNP型晶体管。
电子管的问世,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.到 1960年前后,西方国家的无线亿只无线电电 子管.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、海上和空中通讯外, 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,将新闻、教育节目、文艺和 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.就连飞机、雷达、火箭的发明和进 一步发展,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.
说起电子管的发明,我们首先得从“爱迪生效应” 谈起。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,在研究白炽灯 的寿命时,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。结果, 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, 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,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, 趋向附近的金属片。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?爱 迪生也无法解释,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 利,并称之为“爱迪生效应”。后来,有人证明电流的 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。但最 先预见到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,则是英国物理学家 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。
1982年:286微处理器(全称80286,意为“第二代8086”)推出,提出了指令集概念,即现在的x86指令 集,可运行为英特尔前一代产品所编写的所有软件。286处理器使用了13400个晶体管,运行频率为6MHz、 8MHz、10MHz和12.5MHz。
2003年3月12日:针对笔记本的英特尔·迅驰·移动技术平台诞生,包括了英特尔最新的移动处理器“英 特尔奔腾M处理器”。该处理器基于全新的移动优化微体系架构,采用英特尔0.13微米制程技术生产,包含 7700万个晶体管。
①晶体管的构件是没有消耗的。无论多么优良的电子管,都将因阴极原子 的变化和慢性漏气而逐渐劣化。由于技术上的原因,晶体管制作之初也存在同 样的问题。随着材料制作上的进步以及多方面的改善,晶体管的寿命一般比电 子管长100到1000倍,称得起永久性器件的美名。
②晶体管消耗电能极少,仅为电子管的十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。它不像电 子管那样需要加热灯丝以产生自由电子。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只要几节干电池就 可以半年一年地听下去,这对电子管收音机来说,是难以做到的。
装(简称塑封)晶体管、玻璃壳封装(简称玻封)晶体管、表面封装(片状)晶体管和陶瓷封 装晶体管等。其封装外形多种多样。
按功能和用途分类 :晶体管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低噪声放大晶体管、中高频放大晶
体管、低频放大晶体管、开关晶体管、达林顿晶体管、高反压晶体管、带阻晶体管、带阻尼晶 体管、微波晶体管、光敏晶体管和磁敏晶体管等多种类型。
(六)按屏蔽方式分类:可分为锐截止屏蔽电子管和遥截止屏蔽电子管。 (七)按冷却方式分类:分为水冷式电子管、风冷式电子管和自然冷却
X-TubeAS301DTS 声卡采用USB接口,外 形酷似一个电子管的造 型,给人一种时光倒流 的感觉。大家不要被其 唬人的外形所吓到,其 实这款声卡是采用 VIAVT1610的芯片组, 仅重12克。预计售价 4000日元,折合人民币 约为299元(参考2010年 2月21日日元兑换人民币 汇率)。
又称线年,英国弗莱明发明的二级管, 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。标志着 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。
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(一 般为玻璃管)中产生电流传导,利用 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 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。
由于电子管体积大、功耗大、发热厉害、寿命短、 电源利用效率低、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压电源的缺点, 现在它的绝大部分用途已经基本被固体器件晶体管所 取代。但是电子管负载能力强,线性性能优于晶体管, 在高频大功率领域的工作特性要比晶体管更好,所以 仍然在一些地方(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)继续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二极管极管、单三极管、功率五极管、束射四极管、束射五极管、双一极 管、二极——五极复合管、又束射四极管、三极-五极复合管、三极-六极复 合管、三极-七极复合管、束射功率各处室等多种类型。
(五)按阴极的加热方式分类:可分为直热式阴极电子管(电流直接通 过阴极使其达到热电子发射状态)和旁热式阴极电子管(通过阴极旁的灯 丝加热阴极)。
此后不久,贫困潦倒的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,在二极 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,从而发明了第 一只真空三极管.
这一小小的改动,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.它不仅反应 更为灵敏、能够发出音乐或声音的振动,而且,集检波、 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.
按结构及制造工艺分类 :晶体管按其结构及制造工艺可分为扩散型晶体管、合金型
按电流容量分类 :晶体管按电流容量可分为小功率晶体管、中功率晶体管和大功率
按工作频率分类 :晶体管按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晶体管、高频晶体管和超高频晶体
按封装结构分类 :晶体管按封装结构可分为金属封装(简称金封)晶体管、塑料封
早在30年代,人们已经尝试着制造固体电子元件.但是,当时 人们多数是直接用模仿制造真空三极管的方法来制造固体三极 管.因此这些尝试毫无例外都失败了.
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们对生产的机械在体积上向体积越来越小 的方向发展,由于电子管的体积大,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损坏, 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其的弊端,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和开发电子管的可 替代产品.随着后来的晶体管的出现,已越来越多的机械不再使用 电子管.晶体管的出现是人类在电子方面一个大的飞跃.
1961年4月25日:第一个集成电路专利被授予罗伯特·诺伊斯(Robert Noyce)。最初的晶体管对收音机 和电话而言已经足够,但是新的电子设备要求规格更小的晶体管,即集成电路。
1965年:摩尔定律诞生。当时,戈登·摩尔(Gordon Moore)预测,未来一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大约 每年翻一倍(10年后修正为每两年),摩尔定律在Electronics Magazine杂志一篇文章中公布。
英国科学家日前用世界上 最薄的材料——石墨烯制 造出了一种超小型晶体管, 这种晶体管只有1个原子 厚、10个原子宽。
1978年:英特尔标志性地把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销售给IBM新的个人电脑事业部,武装了IBM新产品 IBM PC的中枢大脑。16位8088处理器为8086的改进版,含有2.9万个晶体管,运行频率为5MHz、8MHz和 10MHz。8088的成功推动英特尔进入了财富(Forture) 500强企业排名,《财富(Forture)》杂志将英特尔公司 评为“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(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)”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4 b体育·(中国)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:鲁ICP备16034232号-23